Cocos Creator 3.0 升级指南
版本介绍
Cocos Creator 3.0 集成了原有 2D 和 3D 两套产品的所有功能,带来了诸多重大更新,将做为 Creator 之后的主力版本。同时 v3.0 还延续了 Cocos 在 2D 品类上轻量高效的优势,并且为 3D 重度游戏提供高效的开发体验。
对于 Cocos Creator 2.x
为了保障现有的 v2.4 项目平稳过渡,我们会将 v2.4 做为 LTS(长期支持)版本,提供后续 两年 的持续更新!在 2021 年,v2.4 将继续更新版本,提供缺陷修复和新的 Cocos Creator 小游戏平台支持,保障大家的项目成功上线。在 2022 年我们还将为开发者持续提供 v2.4 的关键问题修复,保障已上线的游戏平稳运营!因此:
现有的 v2.x 项目可以安心继续开发,无需强制升级到 v3.0。
新项目建议使用 v3.0 版本开发,我们会不断优化 v3.0 的开发体验和运行效率,支撑好 2D、3D 等不同品类的重度游戏顺利上线。
对于 Cocos Creator 3D
原有的 Cocos Creator 3D 做为 Creator 的分支版本,已经面向中国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迭代,成功上线了 星空大决战、最强魔斗士 等重度项目!Cocos Creator 3.0 发布后,Cocos Creator 3D 也将包含在 v3.0 中,现有的 v1.2 项目都可直接升级,因此 Cocos Creator 3D 后续不会再发布独立版本。
Cocos Creator 3.0 使用了面向未来的全新引擎架构,将为引擎带来高性能、面向数据以及负载均衡的渲染器,并且无缝支持 Vulkan & Metal 多后端渲染,未来还会支持移动端 VR/AR 及部分主机平台。
关于 Cocos Creator 3.0 的详细介绍,请移步 官网更新说明。
如何迁移 Cocos Creator 2.x 项目
虽然 我们不建议开发中的项目,特别是即将上线的项目强升 v3.0,但是我们仍在 Cocos Creator 3.0 推出了 v2.x 资源导入工具。此工具支持旧项目资源完美导入,以及代码的辅助迁移。
资源导入
开发者只需要点击主菜单中的 文件 -> 导入 Cocos Creator 2.x 项目。
然后在弹出的文件浏览对话框中选择 v2.x 项目的根目录。
注意:旧项目推荐先升级到 v2.4.3 或以上版本,然后再导入到 v3.0,否则无法确保导入结果的正确性。
v2.x 项目中所有的资源便会自动呈现在弹出的 导入 Cocos Creator 2.x 项目 面板中,开发者可以再次确认要导入的资源,然后点击面板右下角的 导入 按钮完成导入。若开发者想要切换导入的 v2.x 项目,点击下图中的搜索图标按钮,即可重新选择项目。
面板左下角的 使用说明 按钮可跳转到导入项目插件的 GitHub 仓库,用于 更新导入插件 或者提交反馈。
代码迁移
当导入使用 JavaScript 进行开发的 v2.x 项目时,导入插件的代码辅助迁移功能会先将 JavaScript 转换成 TypeScript,再进行代码迁移。
例如,导入的 v2.x 项目 JavaScript 代码如下:
// AudioController.js
cc.Class({
extends: cc.Component,
properties: {
audioSource: {
type: cc.AudioSource,
default: null
},
},
play: function () {
this.audioSource.play();
},
pause: function () {
this.audioSource.pause();
},
});
由于各个项目代码的写法差异以及不同的复杂程度,目前导入插件对代码的迁移仅添加 组件类型声明、属性声明 和 函数声明,组件在场景中的引用都会得到 保留,并且函数内部的代码会以 注释 的形式迁移。
另外,v2.x 的原代码则会以注释的形式完整保留一份在迁移后代码的末尾,方便开发者手动转换时参考。
上述示例代码在经过导入插件的代码辅助迁移之后,结果如下所示:
// AudioController.ts
import { _decorator, Component, AudioSource } from 'cc';
const { ccclass, property } = _decorator;
@ccclass('AudioController')
export class AudioController extends Component {
@property
public audioSource:AudioSource = 'null';
play () {
//this.audioSource.play();
}
pause () {
//this.audioSource.pause();
}
}
/**
* 注意:已把原脚本注释,由于脚本变动过大,转换的时候可能有遗落,需要自行手动转换
*/
// cc.Class({
// extends: cc.Component,
//
// properties: {
// audioSource: {
// type: cc.AudioSource,
// default: null
// },
// },
//
// play: function () {
// this.audioSource.play();
// },
//
// pause: function () {
// this.audioSource.pause();
// },
//
// });
注意:
- 如果是从 JavaScript 转换为 TypeScript 的。需要在 TypeScript 中声明 所有属性 并设置默认值。
- 如果 属性检查器 面板数据丢失,则需要检查属性类型是否与 v2.x 相同。
- 如果 JavaScript 代码使用外部类型,TypeScript 会提示:通过导入外部源文件或声明进行修复。
旧版本开发者快速上手
材质升级
在 v3.0 中我们持续改进了材质系统的设计和内置 Shader API,所以从 v2.x 升级到 v3.x 时,部分内容无法自动升级,还需要开发者手动进行调整,详情请参考 材质升级指南。
引擎 API 升级
针对 Cocos Creator 3D 1.2 用户
Cocos Creator 3.0 资源加载相关的 API 与 v2.4 一致,都对
loader
进行了重构,v1.2 用户可参考 v2.4 资源管理模块升级指南 进行升级。组件类名更改
为了符合 v2.x 的 API 规范,Cocos Creator 3.0 将组件类名包含 Component 后缀这样的命名方式舍弃了,并做了数据的自动升级和代码的兼容。
不过建议开发者还是要在代码中搜索所有类似命名方式的使用,并尽快更改为无 Component 后缀的类名。可以使用下面正则表达式进行全局搜索(打开大小写敏感和正则匹配):
([A-Z]\w+)Component
针对 Cocos Creator 2.x 用户
节点上 UI 相关接口变更如下:
与坐标变换计算相关的接口(例如:
size
和anchor
)变更如下:需要先获取节点上的
UITransform
组件,再使用对应的接口,例如:typescriptconst uiTrans = node.getComponent(UITransform)!; uiTrans.anchorX = 0.5; uiTrans.setContentSize(size);
其余接口变更如下:
color
:需要先获取节点上的渲染组件(例如:Sprite
组件),再使用对应的接口。opacity
:如果节点上有渲染组件,直接设置渲染组件的color
。如果没有渲染组件,则可以通过添加UIOpacity
组件,并设置相关属性。skew
:该接口已被移除。group
:变更为layer
。zIndex
:变更为UITransform
中的 priority。
CCSpriteFrame
:移除接口:
copyWithZone
、copy
、clone
和ensureLoadTexture
。变更接口:
setFlipX
和isFlipX
->flipUVX
setFlipY
和isFlipY
->flipUVY
getTexture
和setTexture
->texture
(此处的类型是 Texture2D/RenderTexture)。
其余
get
和set
对应的方法在 3.0 中都直接对应同名属性(例如:getOffset
->offset
)。
CCTexture2D
:变更接口:
genMipmaps
->mipmaps
、initWithElement
->image
。initWithData
整个方法被移除,类似的使用是将原先要传入的ArrayBufferView
数据,传给新建的ImageAsset
,然后再用ImageAsset
传给新建的Texture2D
,从而获得一份图片资源。
cc.Action
:相关接口全部移除。物理:
2D 变更组件:
cc.Collider
->Collider2D
、cc.BoxCollider
->BoxCollider2D
、cc.RigidBody
->RigidBody2D
等。3D 变更组件:
cc.Collider3D
->Collider
、cc.BoxCollider3D
->BoxCollider
、cc.RigidBody3D
->RigidBody
等。
tween:
- 变更接口:
cc.repeatForever
->Tween.repeatForever
、cc.reverseTime
->Tween.reverseTime
、cc.show
->Tween.show
等。
- 变更接口:
动画:
- 变更接口:
addClip
->createState
、getClips
->clips
、playAdditive
->crossFade
、getAnimationState
->getState
等。
- 变更接口:
相机:
移除接口:
findCamera
、alignWithScreen
、main
、cameras
、zoomRatio
和containsNode
。变更接口:
backgroundColor
->clearColor
、cullingMask
->visibility
、depth
->clearDepth
、getScreenToWorldPoint
->screenToWorld
、getWorldToScreenPoint
->worldToScreen
、getRay
->screenPointToRay
等。
音频:
- 变更接口:
getLoop
和setLoop
->loop
、getVolume
和setVolume
->volume
、getCurrentTime
和setCurrentTime
->currentTime
、src
->clip
。
- 变更接口:
材质:
所有相关改动都需要获得 MeshRenderer 或其子类身上的 材质实例 来完成。
移除接口:
setBlend
、setDepth
、setStencilEnabled
、setStencil
、setCullMode
和define
,其中除了define
是调用recompileShaders
完成更新,其余的都是调用overridePipelineStates
完成更新。
sys 下的平台变量变更如下:
Cocos Creator 2.x | Cocos Creator 3.0 |
---|---|
BAIDU_GAME | BAIDU_MINI_GAME |
VIVO_GAME | VIVO_MINI_GAME |
OPPO_GAME | OPPO_MINI_GAME |
HUAWEI_GAME | HUAWEI_QUICK_GAME |
XIAOMI_GAME | XIAOMI_QUICK_GAME |
JKW_GAME | COCOSPLAY |
ALIPAY_GAME | ALIPAY_MINI_GAME |
BYTEDANCE_GAME | BYTEDANCE_MINI_GAME |
- 全局变量 变更如下:
Cocos Creator 2.x | Cocos Creator 3.0 |
---|---|
CC_BUILD | BUILD |
CC_TEST | TEST |
CC_EDITOR | EDITOR |
CC_PREVIEW | PREVIEW |
CC_DEV | DEV |
CC_DEBUG | DEBUG |
CC_JSB | JSB |
CC_WECHATGAME | WECHATGAME |
CC_RUNTIME | RUNTIME_BASED |
CC_SUPPORT_JIT | SUPPORT_JIT |
动态加载资源:
在 v3.0 中使用
bundle.load
或resources.load
动态加载sprite-frame
或texture
时,需要将路径指定到具体的子资源:ts// 加载 texture // v2.x resources.load('background', cc.Texture2D, () => {}); // v3.0 resources.load('background/texture', Texture2D, () => {});
ts// 加载 sprite frame // v2.x resources.load('background', cc.SpriteFrame, () => {}); // v3.0 resources.load('background/spriteFrame', SpriteFrame, () => {});
编辑器升级
构建发布面板
Cocos Creator 3.0 中所有平台的构建都内置为插件,因此 构建发布 面板也与 v2.4 的不同,各平台独有的构建选项会单独放在一个可折叠的 section 控件内。
点击 构建 按钮后会跳转到 构建任务 面板,所有构建后的平台都会显示在这个面板中。可以在这个面板中修改构建后工程的构建选项再重新构建、可以查看构建日志、打开工程目录等。如果需要返回 构建发布 面板编译其他平台的话,点击 构建任务 面板左上方的 新建构建任务 按钮即可。
另外,构建时支持构建成文件分离的多模块结果,便于多模块并发加载、动态加载模块,并且微信引擎插件支持选择不同物理引擎后端。构建完成后生成的 settings.js
也改为 settings.json
,并放置在 src
目录下,允许作为资源上传到服务器。
资源缩略图面板
在 资源管理器 中选中资源,即可在 资源预览 面板中显示资源的缩略图。若选中资源所在的文件夹,即可显示文件夹下所有资源的缩略图,方便查看。
动画编辑器升级
- 支持节点树面板中对节点的搜索与显示过滤
- 支持使用系统剪贴板复制粘贴节点上的所有动画数据(节点、轨道以及关键帧)
- 支持多选节点后批量添加属性轨道
- 优化关键帧选取和取消选取的操作体验(Ctrl + 鼠标点击选中关键帧可取消选中)
- 支持在动画编辑状态下继续编辑节点属性,包括粒子和模型材质属性等
项目设置面板更新
分成 Engine 管理器、项目设置、构建发布 三大部分。
物理碰撞组独立使用 PhysicsSystem.PhysicsGroup
类型,不再与 Node.Layers
共享分组配置:
压缩纹理配置 修改为在 项目设置 -> 构建发布 中配置预设。在 资源管理器 中选中图片资源,然后再在 属性检查器 中选择预设的方式。
旧项目升级后,编辑器会自动扫描项目内的所有压缩纹理配置情况,整理出几个预设。由于是自动扫描的,生成的名称可能不是想要的,可以自行在此处修改:
编辑器插件系统升级
Cocos Creator 3.0 拥有更加强大的插件系统,编辑器几乎所有功能模块都是以插件形式存在。你可以在扩展菜单中快速创建自己的插件,从而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另外,Cocos Creator 3.0 还提供了扩展管理器,可以轻松管理所有扩展插件的运行和卸载。
构建目录差异
Cocos Creator 2.x 不同平台构建后生成的目录与 Cocos Creator 3.0 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以 v2.4.3 为例,和 v3.0 分别在 Web、原生和微信小游戏平台上进行对比。
Web 平台
v2.4.3 构建 Web Desktop 平台后生成的目录:
v3.0 构建 Web Desktop 平台后生成的目录:
从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出 Web 平台构建后生成的内容,v2.4.3 与 v3.0 大部分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v3.0 将引擎相关的代码,例如核心模块、物理模块、插件脚本等都统一放到了 cocos-js 目录下,相比 v2.4.3 分散放在构建目录中看起来更加清晰。
v2.4.3 只有一个启动脚本
main.js
,而 v3.0 则有以下两个启动脚本:index.js
:用于做一些预处理工作application.js
:用于启动游戏
v2.4.3 中用于管理配置的
src/settings.js
在 v3.0 改为src/settings.json
。v2.4.3 中的首屏图片
splash.png
,在 v3.0 则默认存储在settings.json
中。v2.4.3 中的
style-desktop.css
和style-mobile.css
,在 v3.0 则合并为style.css
。
微信小游戏平台
v2.4.3 构建微信小游戏后生成的目录:
v3.0 构建微信小游戏后生成的目录:
从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出微信小游戏平台构建后生成的内容,v2.4.3 与 v3.0 大部分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v3.0 将引擎相关的代码,例如核心模块、物理模块、插件脚本等都统一放到了
wechatgame/cocos-js
目录下。而 v2.4.3 则分散一部分放在wechatgame
目录下,一部分放在wechatgame/cocos
目录下。v2.4.3 将小游戏的适配层代码都编译到
adapter-min.js
中,而 v3.0 则是将适配层代码全部以散文件的形式存储在libs
目录下,没有进行编译。v2.4.3 的启动脚本是
main.js
,v3.0 的启动脚本则是application.js
。v2.4.3 将所有动态代码的引用记录在了
ccRequire.js
中,而 v3.0 目前暂时没有这个功能。v2.4.3 中用于管理配置的
src/settings.js
在 v3.0 改为src/settings.json
。
原生平台
v2.4.3 构建 Windows 平台后生成的发布包目录如下:
v3.0 构建 Windows 平台后生成的发布包目录如下:
从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出 Windows 平台构建后生成的发布包目录,v2.4.3 与 v3.0 差异较大:
v2.4.3 的发布包名称是以 构建发布 面板中的 构建模板 命名的(例如
jsb-link
),v3.0 则是以 当前构建的原生平台 命名的(例如windows
、Android
)。因为各个原生平台(例如 Android、Windows)构建后生成的底层 C++ 代码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 v3.0,我们将 v2.4.3 存放在发布包目录
frameworks/runtime-src/Classes
中的底层 C++ 代码单独提取出来放在共享的项目目录下的native/engine/common
文件夹中。这样在构建原生平台时,如果检测到已经存在该文件夹,这部分内容便不会再进行处理,加快构建速度。v2.4.3 发布包目录中应用层相关的文件,在 v3.0 都统一合并到了
assets
目录中。v2.4.3 应用层相关的文件包括:
assets
目录(资源)jsb-adapter
目录(适配层代码)src
目录(引擎相关代码、插件脚本、配置管理脚本settings.js
等)- 相关配置文件(
.cocos-project.json
、cocos-project-template.json
、project.json
) - 启动脚本(
main.js
)
v3.0
assets
目录结构如下:v3.0 在合并的过程中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动:
原 v2.4.3 全部放在发布包目录
src
目录下的引擎相关代码(例如核心模块、物理模块、插件脚本等),在 v3.0 都放到了发布包目录assets/src/cocos-js
目录下。原 v2.4.3 中用于管理配置的
src/settings.js
,在 v3.0 改为assets/src/settings.json
。
v2.4.3 会将所有原生平台的构建工程都生成在发布包目录
frameworks/runtime-src
目录下:而 v3.0 则是将构建工程生成在发布包目录
proj
目录下,且只生成当前构建平台的工程:同时,v3.0 也做了代码和配置的分离,将一部分代码和配置放入源码管理,位于项目目录下的
native/engine/当前构建的平台名称
文件夹中(例如native/engine/win32
、native/engine/android
)。开发者可以在这里集成 SDK 或者做二次开发,删除构建后生成的发布包目录(例如build/windows
)不会影响已经集成的 SDK。一些编译时需要用到的资源,例如应用图标、应用启动脚本等,v2.4.3 是存储在构建工程中,而 v3.0 则是存储在项目目录的
native/engine/当前构建的平台名称
文件夹中。
升级常见问题(FAQ)
升级后项目脚本在 VS Code 打开时,绑定组件定义等操作出现报红现象
Cocos Creator 3.x 开启了 TypeScript 的严格模式,会对代码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排除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因为疏忽而导致的问题。
如果不想使用严格模式,可以在 Creator 顶部菜单栏的 项目 -> 项目设置 -> 脚本 中勾选 启用宽松模式。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并不鼓励关闭严格模式,因为严格空值检查能够减少代码运行时的一些低级报错。
关于严格模式下的书写规范,可以参照官方案例 快上车 3D(GitHub | Gitee)。
Action 动作全都失效
因为 Cocos Creator 3.x 移除了 Action 动作系统,统一使用 Tween 缓动系统。
修改 2D 节点的 size
和 anchor
不生效
需要先获取节点上的 UITransform 组件,再使用对应的接口,例如:
const uiTrans = node.getComponent(UITransform)!;
uiTrans.anchorX = 0.5;
uiTrans.setContentSize(size);
修改 2D 节点的 color
不生效
需要先获取节点上的渲染组件(例如 Sprite 组件),再使用对应的接口,例如:
const uiColor = node.getComponent(Sprite)!;
uiColor.color = color(255,255,255);
修改 2D 节点的 skew
不生效
从 v3.0 开始,skew
接口已经被移除。
无法获取分组,但 Creator 的项目设置面板中仍有分组设置(Layers)
v2.x 的 group
分组管理从 v3.0 开始变更为 Layer
,如下图所示。在 v2.x 中通过 node.group
获取到的是分组名,而在 v3.x 通过 node.layer
获取到的是 分组值,并且分组值是以 2 的指数幂设定。
User Layer 0 的 layer 值为:20 = 1。
User Layer 1 的 layer 值为:21 = 2。
User Layer 6 的 layer 值为:26 = 64。
通过 zIndex
设置同级节点失效
从 v3.0 开始 zIndex
接口已经被移除,若需要调整节点树的顺序请使用 priority
方法来替换使用。
通过 getComponent()
无法获取到节点上挂载的脚本
请查询对应脚本的类名,而不是脚本名,因为在 v3.x 中脚本组件是以脚本中定义的类名为准的,而不是脚本名。常出现因为大小写而导致脚本找不到的问题。详情请参考 创建脚本。
动态加载 resources
文件夹下的图片时提示找不到
图片设置为 sprite-frame
、texture
或其他图片类型后,将会在 资源管理器 中生成一个对应类型的资源。但如果直接加载 testAssets/image
,得到的类型将会是 ImageAsset
,必须指定路径到具体的子资源。
例如一张设置为 sprite-frame
类型的图片在 resources
文件夹下的路径为 testAssets/image
,那么要加载 SpriteFrame
应该这么写:
resources.load("testAssets/image/spriteFrame", SpriteFrame, (err, spriteFrame) => {
this.node.getComponent(Sprite).spriteFrame = spriteFrame;
});
若加载的是 texture
类型的图片,则将 spriteFrame
修改为 texture
即可。
物体产生物理碰撞之后,原有的物理碰撞回调没有了
从 v3.0 开始,碰撞体回调需要在开始的时候进行注册,与原先 v2.x 会直接产生回调不同。因此开发者需要在物理回调的脚本中增加对回调函数的注册。例如:
let collider = this.getComponent(Collider2D);
if (collider) {
// 只在两个碰撞体开始接触时被调用一次
collider.on(Contact2DType.BEGIN_CONTACT, this.onBeginContact, this);
// 只在两个碰撞体结束接触时被调用一次
collider.on(Contact2DType.END_CONTACT, this.onEndContact, this);
// 每次将要处理碰撞体接触逻辑时被调用
collider.on(Contact2DType.PRE_SOLVE, this.onPreSolve, this);
// 每次处理完碰撞体接触逻辑时被调用
collider.on(Contact2DType.POST_SOLVE, this.onPostSolve, this);
}
});
升级之后,物理碰撞分组不见了
目前导入插件还不支持物理碰撞矩阵,因此暂时需要开发者手动设置碰撞矩阵,可在 Creator 主菜单 项目 -> 项目设置 -> 物理 中重新设置。
音频系统的 audioEngine
接口失效,无法播放音频
从 v3.0 开始,移除了 audioEngine
接口,统一使用 AudioSource 组件来控制音频的播放。详情请参考 AudioSource 组件。
Button 按钮无法点击
排除代码和渲染层级问题,请查看 Button 节点的 Scale
属性中 Z
轴的值是否为 0,如果是,将其修改为 1 即可。
升级后对脚本进行修改,出现编辑器卡死的情况
检查升级后脚本中定义的组件类型的属性装饰器 property
是否未定义,如果未定义,则是由于导入插件太过于老旧导致的,请参考 插件升级 对导入插件进行更新升级。更新导入插件后,需要 重新进行项目升级。
升级后在脚本中修改节点的 Position
时,直接通过节点(例如 node.x
)修改不生效
从 v3.0 开始,node
节点上不允许直接访问坐标位置,需要先访问 position
再访问坐标值。并且 v3.x 中的 position
为 只读属性,若需要修改,请使用 setPosition
方法。例如:
// v2.x
// 访问坐标轴
let xAxis = this.node.x;
// 修改 X 轴坐标
this.node.x = 200;
// v3.x
// 访问坐标轴
let xAxis = this.node.position.x;
// 修改 X 轴坐标
this.node.setPosition(200);